熱訊:拉祜山鄉“老漁翁”
【資料圖】
在云南瀾滄縣,大家都喜歡稱李萬彬為“老漁翁”。李萬彬現任瀾滄縣農業農村和科學技術局三級主任科員,1988年7月,剛從云南省農業學校淡水養殖專業畢業的李萬彬被分配到瀾滄縣魚種場。瀾滄縣雖然擁有極其豐富的水資源,但當時的魚種場卻基礎設施簡陋,存在種魚管育不科學、技術力量薄弱、產出魚苗少且成活率低等問題,制約著當地漁業發展。
初來乍到的李萬彬暗下決心,一定要振興瀾滄縣漁業?!皾O業生產第一線是最好的學習場地。”他在塘邊搭起窩棚,不顧夏暑寒冬,潛心魚產研究,提出改善基礎設施、提高科學管理、優化種魚質量等措施。經過3年探索研究,李萬彬精心培育出優質本土種魚,魚苗人工繁殖出苗率由46.4%提高到78.4%、魚苗成活率由10%提高到80%,為瀾滄縣漁業發展注入了新希望。
育種成功,并不能解決當地百姓的實際問題。當時,吃魚主要靠在江河中捕撈,既影響生態環境,又不能保證長期穩定供應,要通過漁業擺脫困境,必須有項目支撐。1993年,瀾滄縣農業局把12畝實驗田改建成池塘作為名特優良種和池塘精養高產新技術的示范基地。李萬彬帶領大家先后從廣東、海南等地引進淡水白鯧、中華鱘等20余個優良品種,并成功繁育了瀾滄江土著魚類叉尾鯰、絲尾鳠等品種,用符合拉祜山鄉的池塘精養高產模式獲得畝均產量1.5噸的收益,實現了漁產業提質增效。
李萬彬將自己的實踐寫成論文,《瀾滄縣稻田養魚規范管理》《稻田養魚教學大綱》等規范教材和論文,為稻田養魚提供了堅實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李萬彬還編撰了《池塘精養高產技術》《水產養殖疾病防治技術手冊》等實用資料,無償發放5萬余冊,累計指導2.2萬名群眾發展漁業增收致富。
李萬彬既是漁業技術專家,也是漁政執法標桿。在潛心鉆研水產養殖技術的同時,牽頭編寫4個地方性漁業執法規定,規范漁業執法。
糯扎渡電站庫區建設之初,群眾為了增收,大量開展庫區水產養殖,庫區水質有所下降?!霸俸玫陌l展也不能犧牲綠水青山。”2017年初,李萬彬帶領漁政執法工作隊到糯扎渡庫區瀾滄縣轄區水域內開展執法。清理工作異常艱難,但他堅信“只要想干事、敢干事,就沒有干不成的事”。經過近三年努力,糯扎渡庫區瀾滄縣轄區水域內非法養殖網箱和非法捕撈漁具實現清零,瀾滄江的水生態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34年來,從敢拼不畏難的追夢者,到稻田養魚致富一方的開拓者,再到守護水清魚躍的執法者,李萬彬用實干踐行著一名基層公務員的為民初心和使命擔當。(經濟日報記者 周 斌)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