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新華全媒+丨北京新鳳河治理有成效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記者倪元錦)新鳳河是北京市重要的防洪排水、風景觀賞河道,自西向東貫穿大興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通州區等地,流域總面積166.4平方公里。春天一到,兩岸草木翠綠,河水清澈見底,遠遠望去,宛若一只展翅欲飛的美麗鳳凰。
然而,以前這條河被當地人稱為“蚊子河”。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新鳳河飽受污染,河水干涸黑臭,因蚊子成群得名“蚊子河”。家住新鳳河附近的宋先生很有感觸:“當年這附近又黑又臭,一到夏天,蚊子滿天飛,根本不敢到河邊來。”
(相關資料圖)
2017年,大興區啟動新鳳河流域綜合治理PPP項目,治理黑臭水體,推進入河排污口治理,采取先削減污染、再提升水質、最終用水生態修復的辦法治理“蚊子河”。
北京北控興鳳水環境治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牛奕娜介紹,新鳳河項目通過河道清淤約54公里,新建截污管線22.75公里,建設3座污水處理站實現內源污染控制;通過建設海綿設施、兩座初雨調蓄池、兩座河口人工濕地實現面源污染全流程控制。
新鳳河的面源污染來源廣泛、排放多、污染水體規模大、治理難度大。為破解難題,在新鳳河流域面源污染較為突出的入河排口,建了新西鳳渠濕地、安南支流濕地兩處人工濕地。此外,還對沿線支流攜帶的面源污染,實行“先凈化,再入新鳳河”,保障新鳳河干流水生態系統健康、水質穩定達標。
走進南六環附近新鳳河北岸的安南濕地,林木郁郁蔥蔥,水面在微風的吹拂下皺起漣漪,不少市民正在水邊休閑、玩耍。
北控水務大興區域公司總經理易明介紹,安南濕地占地近380畝,承擔著凈化新鳳河流域下游雨水和再生水廠退水水質的重任,凈化后,四類水能提升到三類,達到優良水質。
再生水自凈能力有限,這就需要水中植物、水生物和魚類,讓水一點點“活”起來。
如今的新鳳河,河岸兩邊都是選用當地鄉土植物建設的生態緩沖帶,恢復了河流的自然岸線;沿河還能看見采用圓木等天然材料搭建的“魚槽”,為魚類等水生動物和兩棲類動物提供棲息、繁衍和避難場所。
在新鳳河生態修復經驗基礎上,北京市將“用生態辦法解決生態問題”的理念貫穿到整個水生態修復工程中,探索了北方地區再生水補給河道生態修復路徑。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四級調研員馮愷介紹,水生態包括水生生物群落以及相應的生存環境,生物類型涵蓋浮游植物(如藍藻、綠藻、硅藻等)、浮游動物(如輪蟲、水溞等)、水生植物(如蘆葦、菹草、金魚藻等)、底棲動物(如水生昆蟲、螺、貝、蝦等),以及魚類。
“水生態狀況好不好,不僅要看水體是否清潔,還要看水里的生物是否豐富,有沒有適宜生物生存的環境條件等。”馮愷說,在水生態狀況優良的河流、湖庫,會形成相對穩定、完整的水生生物群落,就像一片“水下森林”,發揮維持水體清潔自凈、提高水體景觀與生態價值的作用。
從“清澈見底”向“魚翔淺底”,北京市構建水生態調查監測網絡,覆蓋潮白河、北運河、永定河、大清河和薊運河五大水系的有水河流、湖泊及水庫,初步摸清水生態“家底”。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1年,北京市累計調查到浮游植物134種,浮游動物231種,底棲動物284種,魚類41種。
“十四五”時期,北京市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更聚焦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的“三水”統籌,打造更多水清岸綠、魚翔淺底、人水和諧的景象,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生態產品、優美生態環境的新期待,用優良的生態環境支撐首都高質量發展。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